從金錢方面來看
現在的人很喜歡買所謂C/P值高的商品,然後嫌棄薪資低
那麼思考一下,在物價上漲的年代又希望產品便宜
廠商賣便宜為了擠出能夠支撐公司繼續營運的獲利只好Costsown
於是當其他部分都Costdown到一個極致的時候
最終能砍的就剩薪資和人力了
我們知道消費者不負責創造
所以通常只在意價格不在意價值
消費者並不會想一件產品可以為他帶來多少產值
這類人屬於單純的消費者
而大多數人都是屬於沒有創造能力的消費者的狀況下
對於很在意自己口袋有多少錢錢的消費者
廠商用C/P話術超好騙人
市場狀況自然而然演變就變成
消費者口袋不深所以要C/P高的商品
⇩
廠商為求生存壓低售價推崇C/P換取賣量
⇩
因為售價壓低所以各方節省成本維持獲利
⇩
最後沒啥Costdown手段只好砍薪水砍人力
⇩
這個被砍薪水的可能就是那個追求C/P的消費者
經濟是一個循環,你求什麼,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
所以當整體環境大多數的人都求取低價消費的小確幸時
最終回到自己身上的就會是低薪的職場環境
因為大環境已經形成
低薪也已經行之有年
在孤身一人無力回天的狀況下想跳脫這窘境
必須思考如何讓自己從 "消費者" 慢慢的過渡到 "提供者"
由只是消費別人產出的內容或是服務或是商品
過渡到變成由自己產出內容服務或是商品
當有意願以及能力成為提供者
才能慢慢跳脫在意C/P值以及低收入的陷阱
比如說唯當初了畫圖更有效率
買了一個十二萬台幣的Wacom Cintiq 24HD 繪圖螢幕
然後經過計算,只要三個月左右就可以回本
這樣的思考方式,是提供者的思考方式
這樣子思考,才會"投資"自己
原文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